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:
1.煎茶: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。唐代的煎茶,是茶的蕞早艺术品尝形式。
2.点茶,斗茶:较之于唐代煎茶,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。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,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“斗茶”,亦称“茗战”。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,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。
3.泡茶: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,不加或少加调料。这种简便、纯粹的“清饮”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,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,到了明代,就形成了“泡茶”这种饮茶方式,一直沿用至今。
黄茶
黄茶制作工艺经过了鲜叶、摊晾、杀青、揉捻、焖黄、干燥几个工序。黄茶于六大茶类来说存在感较低,大多数人会觉得它的“黄汤黄叶”的特点跟放坏了的绿茶没有多大区别。然而,事实却非如此,其“黄”的程度是判断品质合格与否的关键。
黄茶为轻微发酵茶,发酵程度为10-20%,它之所以呈现出“黄汤黄叶”的特点,是由“焖黄”这一重要工序决定的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算是一种“熟化”的过程,用相对高的温度和湿度来消除茶叶的青气,使黄茶表现出醇和、不苦涩的特点。
黑茶
黑茶的出现经过了鲜叶、摊晾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、渥堆发酵等六道制作工序,为后发酵茶,发酵程度为100 %。
黑茶的重要工序为渥堆,这一工序是将干燥后的晒青毛茶堆积起来,通过温湿度的变化,微生物的参与,赋予其足够的时间,使茶性变得温和,滋味醇厚。
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,当时的人们对茶有着的热情和品位。大书法家颜真卿也曾为茶馆写过一副对联:“冷花邀座客,代饮引清言”。这副对联表达了茶馆的两大功能:一是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,让人们可以欣赏花草、品尝佳茗;二是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,让人们可以畅谈心事、交流思想。